您好,欢迎来到圭顿控股!
服务热线:400-030-0817

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2022年怎么走?

发布时间:2021-12-13
当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十字路口的我们,如何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趋势,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疫情后的中国经济将走向何处?在告别过去40年的经济奇迹后,如何实现“新常态”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哪些重大转型?
 
一、中国经济的三大反转和一个困惑
 
纵观过去40年的经济改革历史,2008年似乎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
 
经济奇迹之后应该就是“常规发展”,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新常态”,新常态与之前相比有什么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反转:
 
第一,中国经济从之前的“高速增长”突然变为“持续减速增长”。
 
2008年之前,年均GDP增长率接近10%。2008年和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明显减速。
 
 
第二,经济结构从之前的“严重失衡”迅速走向了“再平衡”。
 
2008年之后,经济结构毫无预警地开始了再平衡的过程,投资率持续下降,经常项目顺差显著收窄,消费成了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第三,金融体系从“相对稳定”演变为“系统性风险上升”。
 
过去我们一直很自豪地说,中国是主要新兴市场大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发生过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国家,但最近这几年金融风险不断在不同的领域之间游走,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已经大幅提高。
 
有的专家对中国经济非常乐观,有的人则很悲观,简单地说,看增长速度的往往乐观,看结构失衡的往往悲观。
 
二、中国经济反转背后的根本原因
 
如果我们要对40年的改革政策做一个提炼,那应该就是“市场化”。
 
 
在改革初期,中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金融机构,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金融体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每年都能排在全球十大银行之列,股票市场市值全球排名第二,债券市场全球排名第三。
 
但同时也要看到,政府还在影响或者干预利率、汇率、资金配置甚至跨境资本流动,还在控股大型金融机构。
 
 
优惠政策其实就是一种市场扭曲,虽然它促进了经济活动的活跃,但从根本上说,优惠政策意味着要素的使用者没有按照市场价格支付成本。
 
在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全国各地都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政策,而且地方政府之间相互竞争。因此,“要素市场扭曲”实际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概括起来看,要素市场的扭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把要素的成本压低;第二是在要素配置时偏好大企业、国有企业。
 
换句话说,过去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生产成本低也很正常。但要素市场的扭曲政策,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低成本优势。
 
 
三、中国经济
即将面临重大转型
 
中国奇迹之所以发生,一方面是因为过去经济水平确实很低,增长潜力自然就大,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确实释放出了能量。过去的“不对称的市场化”,也就是各种要素市场的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中国产品的低成本优势。
 
 
中国的运气比较好,当时正是一个大力宣扬全球化的时代,中美关系也处于良好时期,而美国人正在尽力消费,其储蓄率非常低。美国的消费能力和中国的生产能力刚好碰上,一拍即合,中国生产出的大量产品都销售到了国际市场上,最主要的方向便是美国。
 
 
所以,无论是从投资效率、经济结构失衡,还是从国际市场调整等方面来看,中国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都是无法持续的,奇迹总归是要过去的。
 
如果上面的分析成立,也就是说要素市场的扭曲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速很快、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那这种扭曲的消除必将会大大影响中国经济。
 
所以,我们当时判断:中国经济即将面临重大转型,要从创造奇迹转向常规发展。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我们提出可能会发生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会持续下行。因为过去的低成本优势丧失了,成本变得越来越高,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收入分配状况会改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劳动工资被压着不让上涨,未来则可能会上涨。一般来说,穷人靠工资收入,富人靠投资回报。如果工资上涨挤压了投资回报的空间,虽对经济增长有压力,但是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是好事,会缩小贫富差距。
 
第三,经济结构会变得更加平衡。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开始上升,消费会随之增加,经济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会下降,经济结构得以逐步实现再平衡。
 
四、新时代的中国,急需“金融创新”
 
现在有一个很时髦的说法,叫“未来已来”,在很多场合被人使用。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我的看法是奇迹已经过去,但是未来还没来,仍在来的路上,即中国经济尚未完全进入新常态。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一系列因素结合在一起,比如以前要素成本的扭曲逐步消除,导致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是,中国在新时代面临着一个重大挑战,就是“金融创新”问题。
 
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往往要以金融的支持为基础。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都是因为新技术引发了产业的变化,而每一次工业革命也都是由金融革命来支持的,包括信息产业革命、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都是由资本市场的发展来推动的。
 
目前看来所谓的金融挑战,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中国过去的金融运行方式是不是适合支持技术创新。
 
第二,中国过去没有金融风险,现在金融风险变得非常大,能不能控制住。这两个问题混合在一起,就需要金融创新,既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增长、创新,也是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
 
 
目前中国急需的是对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提供实实在在的金融支持。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光靠餐饮外卖的创新或者共享单车的创新无法支撑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支撑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力量是技术进步,是产业的升级换代,在这一点上中国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五、未来,金融领域的4个挑战
 
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也要控制系统性风险。中国现在系统性风险高,我认为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增长速度下来了,再加上产业要更新换代,意味着微观层面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恶化了,所以容易出现金融风险。
 
第二,产业更新换代意味着相当一部分企业都要被淘汰,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引发新的金融风险,这是增长速度持续下行必然导致的结果。
 
第三,杠杆率太高,也就是市场上的钱真的太多了。
 
在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比美国都多,如果哪一天人均GDP达到美国的水平,中国的货币估计能把全世界买下。为什么中国要发这么多货币?主要是因为融资仍然以银行为主。
 
中国的货币供应还有一个特殊的加速机制,源于政府的兜底行为。哪儿出了问题,政府就出面托住,政府没有资金又要去托,怎么办呢?只能请央行帮忙,货币供应量便上去了。
 
第四,是金融监管体制。
 
总而言之,中国奇迹已经过去了,不要再想着过去10%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中国经济在未来仍有可能发展得很好。即便经济增速降到6%甚至5%,只要是高质量的增长,对中国来说也非常好。
 
中国经济正在走向新时代,但转型能不能成功,能不能真正走到未来,还存有疑问,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新旧动能转换,而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在于政府千万不要一见经济表现疲软就忙着去托底,否则又走回了老路。
 
在新经济的培育过程中,金融创新已变得必不可少,至关重要。如果没有金融创新,首先是产业升级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其次是很难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所以,下一步中国能不能成功地超越奇迹,能不能进入较低速度但更高质量、更平衡的增长阶段,“金融创新”至关重要。
    400-03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