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是高净值群体的青睐之选,却让很多普通投资者望而却步,因为信托产品最少100万元的起步门槛,将大部分人拒之门外。同样是在金融市场中,为何银行理财产品门槛才1万元,信托起步就要100万元?
其实,早些时候,信托的门槛并没有这么高,在2001年的时候,根据相关规定,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资金信托合同不得超过200份,每份合同金额不得低于人民币5万元,这是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最初的门槛设定,也跟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相当。这样就存在信托和银行理财同质化的特点。
后来2007年,实施了新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后,合格投资人变成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或者其他能够提供相关财产及收入证明的自然人。通过监管,硬生生将银行理财和信托理财拉开了差距,银行理财服务普通大众,信托理财专注高净值客户。
刚开始的时候,信托没有像银行银行一样的网点资源,但业务模式跟银行的信贷
业务高度相似,甚至在客户来源上一度依赖银行,为了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减少同质化竞争,监管层决议让信托公司只做高净值客户的业务,规定一个信托计划100万-300万的自然人名额只有50个,300万以上不受限制。
自1979年第一家信托公司成立以来,中国信托业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壮大,已经与银行、证券、保险并称为现代金融业四大支柱。信托公司一向非常低调,全国只有68家,且监管层明确表态不再新发信托牌照。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2.7万亿元,超过了银行理财22.04万亿元的水平。信托资产规模的增长来源于两个方面:一、居民财富的积累,信托为更多的人所熟知;二、机构客户源源不断地为信托补充弹药,银行理财,企业闲置资金、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成为购买信托产品的中坚力量;就拿上市公司来说,据不完全数据统计,2018年两市共有8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404次信托理财,购买信托产品合计规模超过300亿元。
设置100万门槛,不是为了限制投资者,恰恰是为了保护投资者,为了提高信托行业整体客户群的风险承受能力。一般来说,成熟的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更强,风险承受能力也更强。但是“成熟”是一个定性的衡量标准,是不是有过基金、股票投资经历就算成熟?很难界定,但是资金量是一个可以定量的标准。有100万现金进行投资的人,其拥有的不动产资产、其他金融资产价值可能是100万的好几倍。
根据规定,合格的信托产品投资者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之一:(1)委托人最低出资额100万元;(2)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3)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4)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信托其实是为高净值人群“量身定制”的投资理财方式,特别是家族信托,信托还可以很好地帮助富人守富、享富和传富。
投资者在购买信托产品时,可参考以下几点:(1)看信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专业水平,尤其是历史兑付业绩、资金实力、管理能力以及经营风格应当作为考虑的首要要素;(2)关注信托资产投资的领域和行业;(3)考量融资方的实力及还款能力,应当尽量避免选择那些还款来源不明确的信托产品;(4)分析具体项目的风险控制措施,在产品选择时对抵押物价值的稳定性和担保方的信用水平要格外关注,尤其是融资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