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圭顿控股!
服务热线:400-030-0817

上市公司购买信托理财超15亿!“房地产去金融化”被误读

发布时间:2022-02-22

上市公司购买信托理财超15亿!

 

截至2月17日,经统计,2022年以来17家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金额合计超过15亿元。从收益率来看,这些上市公司认购的信托产品收益基本在4%-7%之间,有的按业绩比较基准6.8%,有的按年化收益率4%,有的按非保本浮动收益7.1%……收益超过7%的少之又少,而低于4%的也很难看到。

 

主要观点:

 

1、虽然有17家上市公司选择购买了信托,但是在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市场中,信托产品占比还是比较低的。考虑到安全性及流动性等因素,在不影响主营业务发展的同时,很多上市公司会利用闲置的自有资金购买低风险类保本产品。再加上最近两年,信托产品暴雷比较多,且信托产品收益率连年下降,上市公司购买的热情自然会有所消减。

 

2、上市公司对资金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其次是灵活性。结构性存款和中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定性都比较高,尤其是结构性存款,保障本金、期限偏短、收益率要远高于同期限的普通定存利率,比较受企业青睐。

 

3、当前信托市场在发生重大转变,强监管持续,叠加信托产品违约风险频发,这些既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信托公司自身经营问题。因此,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个人投资者,投资信托产品时应当转变投资理念,把风险放在第一位,选择实力雄厚或经营稳健的信托公司,关注底层资产以及风控措施是否有效。

 

房地产企业纷纷布局信托公司等 不要误读“房地产去金融化”

 

日前,某大型房地产企业内部讲话流出,在市场上引发了关于“房地产去金融化”的讨论。有声音认为,接下来行业金融支持将大幅降低,这是对“房地产去金融化”的一种误读。

 

主要观点:

 

1、“去金融化”是对此前过度金融化的一种矫正,其最终目的是将房企的经营杠杆率降至合理水平,优化负债结构,推动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民生属性,避免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2、房地产行业曾出现的“过度金融化”问题,具体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房地产开发经营过度依赖金融杠杆,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二是房地产企业纷纷布局金融领域,投资、持股甚至控股商业银行、保险机构、信托公司等,产业资本过度进入金融行业。

 

3、在行业去杠杆过程中,个别企业违约风险必然会暴露。对此,不能急于政策转弯,否则便是前功尽弃。要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下,积极稳妥处置已暴露风险;同时,保持房地产贷款增速平稳、投放有序,但在结构上要做到“有保有压”,精准有效满足房企、购房者的合理刚性融资需求,坚决遏制违法违规行为。

 

和信投顾:指数大跌后弱修复 短线谨慎操作为主

 

上周五大盘只回踩了半个小时就爬起来,表现超预期,不过拉尾盘且量能缩太多影响持续性。指数的大周期并不是主升,尤其是深市还是大跌后的弱修复,从而反弹后更容易出现节奏问题。大盘调整下去的风险后移,但经过一周的无量反弹后本周再冲估计就是短线高点了。看大势的话希望不大,主要是靠热点题材支撑的行情,有热点就还有些结构性机会,只是对多数人而言要把握住并不易。这几天短炒情绪忽冷忽热,今天的情绪估计会是一波三折,即机会是建立在节奏对了的基础上,对错将是天差地别。短线操作上不贸然进攻,而是精选确定性较高的票才偶尔出击一把就跑。

 

国泰君安证券:“稳增长”行情仍在途中,价值仍将阶段占优

 

自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稳增长”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全球流动性拐点已现,中美货币政策异步窗口期正在收窄,这使得估值端不具备全面抬升基础,故更应聚焦具备估值修复的方向。当前以消费与基建链为核心的低估值板块具备上述优势,“稳增长”行情仍在途中。整体来看,当前市场偏低风险偏好、经济基本面仍未兑现之下,价值仍将阶段占优,而成长尤其是赛道型公司的机会还需要等待风险偏好的回暖。推荐:1)基建:煤炭/钢铁/交通运输/建筑/化工-基建地产/机械设备;2)消费:农林牧渔(生猪)/家电/消费者服务;3)金融:券商、银行;4)消费电子。

 

中金公司:稳字当先,跟踪政策,外部风险仍需注意

 

多地房地产政策也出现了放松迹象。“稳增长”迎来多项政策利好,但也逐步临近两会兑现时点。外部风险仍需注意。当前,数字经济政策春风劲吹,以数据中心、千兆入户、通信基站、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基建方向有望迎来基本面改善。方向上,提供数据中心规划、施工以及数据中心配套设施,如制冷、电源、发电等的供应商有望最为受益。其次,光通信供应商、绿色能源保障供应商也受益明显。选股上注重“三低一改”,即低位、低估值、低拥挤度基础上有基本面边际改善预期,较高的股息率也有望提供较好的防御性。

 
    400-03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