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在《探秘债券违约率》一文中探索了债券违约率,聚焦于哪些债券会发生违约、债券违约率是多少等问题,而作为违约后续,债券回收的情况亦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债券违约回收率的情况。
违约回收有三种情况,我们基于下述三种情形定义回收率:
1、偿付进度已完成的:回收率为偿付的本息额与违约的本息额之比,其中破产重整已结束的重整的主体,将其算入偿付进度已完成的,其回收率按照大额金融债权组的清偿率计,若对债券有另外的处置如重整前转让或偿付,则按实际情况计算回收率;
2、违约后有偿付但未完成的:按照截至2020年5月29日的偿还额与违约额计算回收率;
3、违约后无进度的:按照交易价格(违约发生日至2020年5月29日区间成交最低价格),用折价率替代回收率,若无交易数据,该回收率定义为0。
此外,违约债券随着时间的推进会逐步推进偿付进程,刚违约的债券可能没有这么快有偿付进展,算入样本会明显拉低回收率,鉴于此,我们将2020年至今(截至2020年5月29日)的新增违约主体予以剔除。类似于债券违约率,我们也根据主体和债项定义了主体回收率和债券回收率,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1、主体回收率
主体回收率是指该主体已偿付的本息额与违约的本息额之比,可用于模拟估算各种类型主体平均回收水平。
从时间维度来看,2014年至2017年违约主体的回收率较高,分别为40.86%、42.17%、29.74%和42.88%,而2018、2019年违约的主体回收率较低,分别为13.76%和12.88%,随着违约的常态化,发行人的偿付意愿可能在下降。
从属性维度来看,回收率个体样本差异较大,国企主体的平均回收率为40.25%,而民企主体的平均回收率为20.36%,通常情况下国企主体更容易协调,因此回收率均值也高于民企。
从行业维度来看,不同行业的主体违约后续面临的求偿难度不同,部分行业资产变现所需周期较长,因此回收率明显偏低。休闲服务行业回收率为100%,主要是湘鄂债100%偿付,建筑材料行业回收率次之,为71.37%,主要是山东山水水泥回收率较高,而商业贸易、电子行业的回收率低于10%,传媒、非银金融、国防军工、农林牧渔、通信等行业主体尚未开展偿付,其回收率为0%。
从评级维度来看,以首只违约债违约发生日前一年的隐含评级计算,短融和超短融则用初始隐含评级,从隐含评级回收率来看,不同评级违约主体的回收率并没有明显的规律,主体偿付主要是看主体的偿付能力及其偿付意愿,个体差异较大。例如隐含评级为C系列的主体回收率反而最高,为50%,这是由于违约前一年隐含评级为C系列的主体为奈伦集团和刚泰集团两家,奈伦集团的回收率为100%,刚泰集团回收率为0%。
2、债券回收率
债券回收率为单只债券回收率的平均值,适合于高度分散的债券组合,用于估算组合的回收率。
从时间和属性维度来看,2014至2019年间,国企债平均回收率为33.16%,民企债平均回收率为14.70%,与主体回收率呈现出相同规律,国企债的回收率明显高于民企债,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券回收率逐年下滑,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随着违约常态化使得主体的偿付意愿在下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债券违约至今时间较短,部分债券尚未有偿付进度。
有担保债券与无担保债券,理论上有担保债券因担保人或担保物的存在,回收率高于无担保债券,但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诸多问题,如担保人担而不保、抵质押物变现遇到困难等问题,实际上有担保债券的回收率并未明显高于无担保债券。根据我们对违约债券的梳理,非关联方担保的债券回收率最高,为40%,专业担保公司、关联方担保和抵质押担保的回收率不尽如人意,略低于无担保债券。
从已结束偿付进度的违约债券的回收周期来看,个体差异较大,回收周期从一天到几年不等。处置周期较长的公司,很大一部是由于具有挽救价值的企业较多使用破产重整手段,重整需要协调各方利益,因此花费的时间较长,例如回收周期超过2年共有10只债券,天威集团、丹东港、青海盐湖等三家主体发行的8只债券均为破产重整回收,重整回收周期较长。
3、风险提示
民企信用违约尚未出清,瑕疵主体的违约风险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