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年前上调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之后,春节后第一天开市,央行即上调SLF(常备借贷便利)和逆回购利率。这无疑向市场释放出进一步去杠杆的强烈信号。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尽管央行并未上调存贷款利率,但是通过上调逆回购以及SLF、MLF的利率,市场资金利率已走高,无异于加息。
那么,鸡年首个交易日政策性利率全线上调,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货币紧缩周期的开始?
2月3日,央行全线上调逆回购中标利率10个基点:
1
进行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35%,此前为2.25%
2
进行1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5%,此前为2.4%
3
进行2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65%,此前为2.55%
除了上调逆回购利率,央行同时上调了常备借贷便利贷款利率。
1
隔夜SLF上调35个基点至3.1%,此前为2.75%
2
7天期SLF利率上调至3.35%,此前为3.25%
3
1个月期SLF利率上调至3.7%,此前为3.6%
另外有消息称,央行通知,自2月3日起,不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的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再加100个基点。
招商证券徐寒飞认为,这是央行货币政策全面逆转的信号,意味着2014年以来的货币宽松结束了。“年前大家只是猜测,央行会不会只调长端利率不调短端,现在看来是长端短端一起调了”。
不过,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则表示,从短期来看,持续的预期并不现实,对于目前来讲,去杠杆、防范风险才是比较优先的,但是这是一个短期的举措,并不等于央行货币政策收紧的信号。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这些利率上调后,应该会提高其他方面的利率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利率上调具有与“加息”同样的作用。但考虑到当前财政政策的作用仍在,民间投资活力仍有待增强,未来利率不具备持续上升的基础,也不能排除将来根据形势进行调整。
“目前,从国内层面看,央行面临着年初信贷投放过快以及通胀回升的压力,央行调整货币政策抑制市场风险,但是并不能就此判定货币政策已经转向。”一位外资银行分析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当前央行去金融杠杆的意图坚定。将SLF利率水平与MPA考核结果挂钩更是强化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激励机制,预计今年MPA考核将获得更严格的执行。而适当地提高资金利率也有利于防范资产泡沫进一步扩大。”
民生证券研究院债券分析师李奇霖指出,此次央行还允许不符合MPA考核的机构申请SLF,但有额外的100个基点的成本。节后大量流动性集中到期,SLF作为解决金融机构应急政策工具可能会被触发使用。“SLF扩容至不符合MPA考核的机构,反映去杠杆过程中仍需防范金融风险,央行不希望流动性风险演变为流动性危机。”他指出,“额外的100个基点成本,则反映出央行为了抑制金融机构冲规模,提供了与激励相匹配的正向约束。”
央行变相加息的消息一出,债券市场闻讯狂跌。国债期货高开低走全线大幅收跌。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6跌0.82%,盘中最大跌幅达1.39%;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1706跌0.4%,盘中最大跌幅0.72%。九州证券认为,央行全面上调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标志进入「债市黑暗时代2.0」。
“央行坚定金融去杠杆,不排除未来仍会继续加码。”上述外资银行分析人士进而指出,“因此今年债市及楼市的挑战仍将继续,资产泡沫会进一步得到抑制。”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2017年央行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这两个要素结合起来看,央行的调控思路就比较明显了。”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交易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去年用量,今年加价,加息式放水,这是央行维稳流动性的一个新手段。简单说,就是在释放资金的同时通过价格调整来改善货币供应和优化信贷结构。
昨日,《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央行两位官员当日通过不同渠道提到了货币调控方式的转变。
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称,近年来,货币供应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对流动性的可能冲击,从量、价两个方面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方法之一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利率走廊,提高常备借贷便利操作效率,有效发挥利率走廊上限作用。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正在从数量型框架向价格型框架转型,同时价格型调控框架也正在从央行直接规定存贷款利率向市场利率调控转型。”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囯峰则认为,利率调控框架的双轨制加上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使得金融机构定价呈现明显的双轨制或两部门特点,在此背景下我国更有必要探索如何调控中期利率,从而有效影响作为融资主渠道的银行贷款定价,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市场人士认为,央行对利率走廊的调整,在改善流动性调控手段的同时,也可以发挥抑制金融杠杆和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至于央行后续会不会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则需要进一步观察。